传播11 发表于 7 天前

飞了200多亿公里的探测器,发回最后的照片,令人深思

地球与宇宙

通过对比,才能以更加开阔的视角来感受万事万物。好比孕育了生命的地球,在人类看来,地球是个能以用语言描述的庞然大物,独立的人类个体与地球相比,就好比一只蚂蚁掉入了大海中。

但是,等到我们的科技水平有所发展,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宇宙进行了探索后才发现,原来地球的存在感在整个太阳系中甚是渺小,而太阳系在银河系中渺如尘埃,而将银河系放到整个宇宙面前,即使是和“可观测宇宙”对比,也不值一提。



这一发现无疑会令大家感到十分无力——人类的繁衍生息、发展变化,仅仅对于自身而言有意义罢了,说不定地球产生生命都只是个意外,有没有人类,对于地球乃至宇宙的存在而言都毫无影响。

不过,沮丧归沮丧,人们在意识到宇宙的广阔无垠后又有了新的构想——是否能够在宇宙中寻找到适宜人类居住的新家园?那些漂浮在宇宙中的星球之上,是否存在人类用得上的资源?于是,人类向宇宙中发射了大量的行星探测器,以此为人类的“眼睛”,进一步走近宇宙,了解宇宙。



旅行者号探测器

美国吃了二战的红利,在战后凭借着资源积累迅猛发展,走在了世界各国的前面,众多领域的发展都十分迅猛,探索宇宙方面也不例外。1977年,美国发射了两颗行星探测器,分别为旅行者一号与旅行者二号。它们将通过转化巨行星的引力作为动力,以此推进速度,在电池耗尽之前尽可能多地探测行星以及卫星。



其中,旅行者一号最初的飞行任务是探测土星、木星以及它们的卫星,不过在任务完成后,旅行者一号的电力仍然十分充足,于是它便在地球技术人员的指令下继续向着前方飞行。

旅行者一号是世界上第一个详细拍摄了土星、木星照片的探测器。1979年,旅行者一号在距离木星349,000公里的位置对其进行深入高解像度拍摄,并且于1980年11月,在距离土星最高云层124,000公里的位置对土星及其卫星进行了拍摄。



此次拍摄任务中,旅行者一号观测到了这些星球以及卫星的地表上进行过的地质运动痕迹,以及火山运动以及山脉、沟壑等等,并且拍下了照片。但是,这些照片都没有其之后拍摄下的“暗淡蓝点”出名。那么,何为“暗淡蓝点”呢?



“暗淡蓝点”

旅行者一号在被成功发射升空的13年后,来到了距离地球60多公里的位置,此时它接到了地球发来的指令,向着地球的方向转过身拍摄一组照片。

技术人员将旅行者一号传回的照片进行拼接重组,得到了目前最完整的一张“太阳系全家福”。那么地球在这张全家福中是何形象呢?答案是一颗十分黯淡、渺小到一不留神就会将其忽略的小蓝点。



目前,旅行者一号已经飞行了200多亿公里,而在拍摄完太阳系全家福后它便关闭了拍摄功能,继续前进,这应该是其最后的“摄影作品”了。而这些照片引发了众人的深思——我们有赖于科技进步,直观而又深刻地“看”见了我们的渺小。



此前我们深知地球在宇宙中的存在感小到可以直接忽略,但一直未曾有过直观的认知,只拥有十分模糊的概念。但是“黯淡蓝点”告诉了我们:你看,地球在太阳系中就是这样的形象,自己再推演一下地球在宇宙中的存在感有多低吧!
人类的渺小

这一认知无疑令人十分沮丧——人类总认为自己是地球的征服者,但其实自己只是地球四十多亿年来铸就的一个“意外”罢了。而地球在宇宙中更是平凡普通,与那些“自己出现又自己默默消失”的星球别无二致。



目前,人类所研发的探测器仍未拥有“走出太阳系”的能力,若以奥尔特云为太阳系边界,其半径应在1光年以上。即使是达到光速的飞行器也得飞行三百多年,但人类目前无法创造出这一速度的飞行器,也没有人类能够长寿到能与飞行器一起抵达太阳系的边缘。换句话说,人类探索宇宙良久,却连太阳系都飞不出去,着实令人忍不住唏嘘感叹。



人类渺小的“体积”以及短暂的生命,就像是拂过宇宙的一阵风,在宇宙亿万年的生命中掀不起一点波澜,等到风停,留不下一丝存在过的痕迹。

由此,人们更加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努力发展科技水平,在有限的生命中知晓更多未知的知识,改善人类生活,延续种族。尽全力使人类的存在时间更久,生活更好,也不枉人类来这一遭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飞了200多亿公里的探测器,发回最后的照片,令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