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疆守强 发表于 2024-11-9 11:37:04

我国航天领域最新成就有哪些?

我国航天领域最新成就有哪些?

青岛大疆守强 发表于 2024-11-9 11:40:28

01|嫦娥五号任务圆满成功,中国首次实现地外天体采样返回

2020年11月24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将重达8.2吨的嫦娥五号探测器精准送入地月转移轨道。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成功着陆内蒙古四子王旗。嫦娥五号任务创造了我国航天探测器首次实现地外天体采样与封装、首次实现地外天体起飞、首次实现月球轨道交会对接、首次携带样品高速再入地球等“多个首次”。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圆满收官。
嫦娥五号任务作为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首次实现了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这是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攻坚克难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标志着中国航天向前迈出一大步。
02|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星座部署完成

2020年6月23日,我国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此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北斗三号全球星座部署全面完成,具备向全球提供服务能力。北斗三号系统由24颗中圆地球轨道、3颗地球静止轨道和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共30颗卫星组成。自此,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目前全球已有120余个国家和地区使用北斗系统。

北斗一号系统和北斗二号系统分别于2000年、2012年建成并向中国和亚太地区提供服务,在交通运输、农林渔业、水文监测、气象测报、通信时统、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公共安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03|中国迈出行星探测第一步,天问一号探测器奔向火星

2020年7月23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将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精准送入地火转移轨道。天问一号任务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进程中的重大标志性工程,是中国航天走向更远深空的里程碑工程。任务成功后,我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首次探测就通过一次任务实现火星环绕和着陆巡视探测的国家,也将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实现火星车安全着陆和巡视探测的国家。
自发射以来,“天问一号”已完成3次轨道修正和1次深空机动,现已飞行约3.6亿公里,距离地球超过1亿公里,距离火星约1200万公里,预计在2021年2月中旬接近火星后,实施“刹车”制动进入环火轨道,为火星着陆作准备。
04|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次飞行取得圆满成功

2020年5月5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将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等载荷组合体送入预定轨道,首次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首战告捷,拉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序幕。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来贺电。这是我国乃至亚洲运载火箭首次发射超过20吨的航天器。
此次任务的成功进一步奠定了长征五号系列火箭运载能力在世界现役火箭第一梯队中的地位,标志着我国正式打通25吨级“天地运输走廊”,具备了建设载人空间站等大型空间基础设施的能力,是我国在航天强国建设征程中迈出的关键一步。
05|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八号首飞成功

2020年12月22日,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八号顺利将5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首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家族再添新成员,中国航天“十三五”期间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射任务圆满收官。
长八火箭主要聚焦于未来太阳同步轨道的高密度发射任务需求,火箭首飞成功进一步完善了我国运载火箭型谱,提升了我国火箭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为顺利开启“十四五”期间各项航天发射任务奠定坚实基础,为航天强国建设增添新动能。
06|实践二十号卫星成功定点,东方红五号卫星公用平台首飞成功

1月5日,实践二十号卫星成功定点,进入工作轨道。这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大型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平台——东方红五号卫星公用平台首飞取得成功。实践二十号卫星成功定点,标志着“东五”平台验证取得重大突破,更预示着我国正跻身国际一流通信卫星“俱乐部”。“东五”平台具有高承载、大功率、高散热、长寿命、可扩展、多适应等特点,可满足未来近20年的通信、微波遥感和光学遥感等载荷对卫星平台的需求。这个平台投入使用,意味着我国通信应用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07|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成功返回


5月8日,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的返回舱成功降落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新飞船试验船飞行试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新飞船试验船完成了多项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验证了高速再入返回防热、控制和群伞回收等关键技术,获取重要飞行参数,为科学研究和技术改进积累飞行数据。
试验船飞行验证的成功实施将为研制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实现我国载人天地往返运输技术由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跨越式发展,为我国载人空间站建造运营和载人深空探测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开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新篇章。
08|我国成功发射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

9月4日,我国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一型可重复使用的试验航天器。试验航天器在轨飞行2天后,于9月6日成功返回预定着陆场。这次试验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可重复使用航天器技术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后续可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更加便捷、廉价的往返方式。

—飞狐— 发表于 2024-11-9 11:45:16

01|嫦娥五号任务圆满成功,中国首次实现地外天体采样返回
2020年11月24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将重达8.2吨的嫦娥五号探测器精准送入地月转移轨道。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成功着陆内蒙古四子王旗。嫦娥五号任务创造了我国航天探测器首次实现地外天体采样与封装、首次实现地外天体起飞、首次实现月球轨道交会对接、首次携带样品高速再入地球等“多个首次”。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圆满收官。
嫦娥五号任务作为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首次实现了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这是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攻坚克难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标志着中国航天向前迈出一大步。
02|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星座部署完成
2020年6月23日,我国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此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北斗三号全球星座部署全面完成,具备向全球提供服务能力。北斗三号系统由24颗中圆地球轨道、3颗地球静止轨道和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共30颗卫星组成。自此,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目前全球已有120余个国家和地区使用北斗系统。
北斗一号系统和北斗二号系统分别于2000年、2012年建成并向中国和亚太地区提供服务,在交通运输、农林渔业、水文监测、气象测报、通信时统、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公共安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03|中国迈出行星探测第一步,天问一号探测器奔向火星
2020年7月23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将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精准送入地火转移轨道。天问一号任务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进程中的重大标志性工程,是中国航天走向更远深空的里程碑工程。任务成功后,我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首次探测就通过一次任务实现火星环绕和着陆巡视探测的国家,也将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实现火星车安全着陆和巡视探测的国家。
自发射以来,“天问一号”已完成3次轨道修正和1次深空机动,现已飞行约3.6亿公里,距离地球超过1亿公里,距离火星约1200万公里,预计在2021年2月中旬接近火星后,实施“刹车”制动进入环火轨道,为火星着陆作准备。
04|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次飞行取得圆满成功
2020年5月5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将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等载荷组合体送入预定轨道,首次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首战告捷,拉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序幕。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来贺电。这是我国乃至亚洲运载火箭首次发射超过20吨的航天器。
此次任务的成功进一步奠定了长征五号系列火箭运载能力在世界现役火箭第一梯队中的地位,标志着我国正式打通25吨级“天地运输走廊”,具备了建设载人空间站等大型空间基础设施的能力,是我国在航天强国建设征程中迈出的关键一步。
05|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八号首飞成功
2020年12月22日,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八号顺利将5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首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家族再添新成员,中国航天“十三五”期间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射任务圆满收官。
长八火箭主要聚焦于未来太阳同步轨道的高密度发射任务需求,火箭首飞成功进一步完善了我国运载火箭型谱,提升了我国火箭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为顺利开启“十四五”期间各项航天发射任务奠定坚实基础,为航天强国建设增添新动能。
06|实践二十号卫星成功定点,东方红五号卫星公用平台首飞成功
1月5日,实践二十号卫星成功定点,进入工作轨道。这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大型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平台——东方红五号卫星公用平台首飞取得成功。实践二十号卫星成功定点,标志着“东五”平台验证取得重大突破,更预示着我国正跻身国际一流通信卫星“俱乐部”。“东五”平台具有高承载、大功率、高散热、长寿命、可扩展、多适应等特点,可满足未来近20年的通信、微波遥感和光学遥感等载荷对卫星平台的需求。这个平台投入使用,意味着我国通信应用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07|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成功返回
5月8日,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的返回舱成功降落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新飞船试验船飞行试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新飞船试验船完成了多项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验证了高速再入返回防热、控制和群伞回收等关键技术,获取重要飞行参数,为科学研究和技术改进积累飞行数据。
试验船飞行验证的成功实施将为研制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实现我国载人天地往返运输技术由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跨越式发展,为我国载人空间站建造运营和载人深空探测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开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新篇章。
08|我国成功发射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
9月4日,我国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一型可重复使用的试验航天器。试验航天器在轨飞行2天后,于9月6日成功返回预定着陆场。这次试验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可重复使用航天器技术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后续可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更加便捷、廉价的往返方式。
编辑于 2021-03-16
TA的回答是否帮助到你了?
能够帮助到你是知道答主们最快乐的事啦!
有帮助,为TA点赞
无帮助,看其他答案
查看全部22个回答
入读名校保送生面试培训 选优朗保送生面试学校
保送生面试培训哪里好?通过率如何?时事热点话题有那些?优朗专注保送生面试专业的面试培训机构;历年面试官亲临授课,高通过率。
点击咨询了解更多详情
咨询
englang.cn广告
航天科技最新消息_后续是涨是跌_看行情怎么说
值得一看的航天科技相关信息推荐
航天科技最新消息,只要诊股低于60分,割肉也要抛!检测超过80分,坚决不卖!航天科技最新消息
本月1106人已申请相关服务
咨询
盈亚证券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湖南...广告
我国航天领域最新成就有哪些?
专家1对1在线解答问题
5分钟内响应 | 万名专业答主
极速提问
动物乐园 正在咨询一个宠物问题
135条评论
热心网友35
千年圆梦在今朝
查看全部135条评论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2021高考倒计时_北京航天大学分数专家建议策略_如何正确北京航天大学分数复习
如何高三怎样北京航天大学分数,从高三技巧到重难点剖析,直击每一个考点,科学高考技巧每科似题,每题都有提升点!
广告2021-03-22
我国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有哪些?
我国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就是北斗导航系统已经完成主网。大功率的火箭已经研究成功。量子卫星也发射了量子通信,也正在筹划。
30赞·69浏览2020-03-06
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有哪些???????????????
我国相关领域的科学家还是不断前进。据了解,在2020年,我国航天领域还将会迎来新一轮的大爆发,独立完成的三项航天事业将会让世界瞩目。
69赞·1播放
最近我国的航天领域有哪些成就?
在2019年的1月3日,中国自主研究并发射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的背面实现软着陆,这也是人类史上第一艘在月背实现着落的探测器,而在同年的1月13日,嫦娥四号成功将生命带到月球,在人类进行的首次生物实验中,月面长出了第一柱嫩芽,也是首次出现的地球以外生长的生命。 2020年5月5日18时,长征5B发射成功的是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舱,意味着空间站发展建设将进入快车道。 今年我国北斗,探月三期和高分专项三项工程将会迎来最后收官之作,北斗卫星将会发射最后两颗,由此我国的整个北斗系统组网也将宣告建设完成。而探月三期的工程也将会按照计划继续,“中国天眼”的观测能力将会进一步的加强。
30赞·312浏览2020-05-19
你对我国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有什么了解?
在2019年的1月3日,中国自主研究并发射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的背面实现软着陆,这也是人类史上第一艘在月背实现着落的探测器,而在同年的1月13日,嫦娥四号成功将生命带到月球,在人类进行的首次生物实验中,月面长出了第一柱嫩芽,也是首次出现的地球以外生长的生命。 2019年12月27日,长征5号遥3重型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把8吨重的“实践20号”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轨道,标志着我国拥有完善的重型火箭技术。 长征五号将应用于探月工程三期、火星探测等国家重大工程任务。此次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实现升级换代,运载能力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是中国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 今年我国北斗,探月三期和高分专项三项工程将会迎来最后收官之作,北斗卫星将会发射最后两颗,由此我国的整个北斗系统组网也将宣告建设完成。而探月三期的工程也将会按照计划继续,“中国天眼”的观测能力将会进一步的加强。
22赞·134浏览2020-05-01
我国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是什么?
新闻 “嫦娥四号”完成月夜月设置“玉兔二号”行程将破400米 2020.3.3 记者昨天从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获悉,嫦娥四号着陆器于昨天4时完成月夜设置,进入第十五月夜休眠期。据介绍,本次月昼期间,嫦娥四号着陆器工况正常,有效载荷月表中子及辐射剂量探测仪、低频射电频谱仪按计划开机工作,地面接收科学探测数据正常。截至目前,“玉兔二号”月球车累计行驶里程即将突破400米。 据介绍,3月1日20时6分,“玉兔二号”月球车顺利完成第十五月昼的科学探测工作。第十五月昼期间,月球车根据探测规划路径进行移动,按计划组织开展了有效载荷的开机探测工作,红外成像光谱仪对巡视区月表目标矿物组分进行就位探测;全景相机对月表三维光学成像;中性原子探测仪对中性原子的能量通量及成分等要素进行测量;测月雷达对巡视路线上月球次表层、月壤及月壳浅层结构进行探测。 进入月夜休眠期后,科研人员将在本月夜对接收到的探测数据进行科学分析,规划下一月昼行驶路径和探测任务。“玉兔二号”月球车累计行驶里程目前达到399.788米,即将突破400米。 据了解,疫情不会给航天事业发展按下“暂停键”。此前嫦娥四号科研团队根据已获取的科学数据,取得了最新研究成果,首次揭示了月球背面着陆区域地下40米深度内的地质分层结构,并阐述了其作用与演化机制。后续科学成果将及时发布。

yuejunruirui 发表于 2024-11-9 11:49:21

中国近几年的航天重大科技成就有:
一、神舟一号
神舟一号飞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载人航天计划中发射的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飞船于1999年11月20日凌晨6点30分在酒泉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承担发射任务的是在长征-2F捆绑式火箭的基础上改进研制的长征2号F载人航天火箭。
在发射点火十分钟后,船箭分离,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飞船入轨后,地面的各测控中心和分布在太平洋、印度洋上的测量船对飞船进行了跟踪测控,同时,还对飞船内的生命保障系统、姿态控制系统等进行了测试。
二、天宫一号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是中国首个自主研制的载人空间试验平台,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03秒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内部有效使用空间约15立方米,可满足3名航天员在舱内工作和生活需要,设计在轨寿命两年。
三、东方红一号
东方红一号卫星,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由以钱学森为首任院长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自行研制,于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发射。该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
卫星设计的工作寿命20天,至1970年5月14日停止发射信号,与地面失去了联系。由于东方红一号卫星的近地点高度较高,因此东方红一号卫星至今仍在轨道上。
四、风云一号气象卫星
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是中国研制的第一代准极地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共4颗,是中国的极轨气象卫星系列,共发射了4颗,即FY-1A卫星,FY-1B卫星,FY-1C卫星、FY-1D卫星。
风FY-1A卫星和FY-1B卫星分别在1988年9月7日和1990年9月3日发射升空。风云一号C卫星在性能上作的较大改进,被列入世界气象业务应用卫星的序列,风云一号D卫星从2000年开始正样设计,于2002年5月15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B火箭发射升空。
五、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是中国自行研制的航天运载工具。长征运载火箭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
长征火箭具备发射低、中、高不同地球轨道不同类型卫星及载人飞船的能力,并具备无人深空探测能力。低地球轨道(LEO)运载能力达到14吨, 太阳同步轨道(SSO)运载能力达到1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运载能力达到14吨。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神舟一号
百度百科—天宫一号
百度百科—东方红一号
百度百科—风云一号气象卫星
百度百科—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master 发表于 2024-11-9 11:51:23

奔向星辰大海,脚步永不停歇。

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近日召开的《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1年)》发布会上,展示了2021年中国航天的最新成就,并披露了2022年中国航天事业的“任务清单”,一项项举世瞩目的成就和新计划催人奋进。

“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星辰……2021年,中国航天在太空写下“中国式浪漫”,全年发射首次突破50次,长征运载火箭实现400次发射新跨越。在载人航天、月球和深空探测、应用卫星、科学和技术试验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与此同时,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卫星应用体系,产生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2022年,中国航天接力开启“超级模式”,全年载人航天工程实施6次发射任务、常年有人照料的空间站全面建成、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开展首飞……探索太空的脚步会迈得更大、更远,镌刻中国航天发展新的时代标高。

航天发射活动再创历史新高,我国多个重大航天工程进展顺利

2021年,中国航天发射活动继续刷新纪录。全年共执行55次发射任务,发射次数居世界首位;发射115个航天器,发射航天器总质量再创新高,达到191.19吨,同比增长85.5%。其中,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完成48次发射任务,全部取得成功,发射次数居世界宇航企业第一。

年度内,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实现连续75次成功发射,具备发射低、中、高不同轨道和不同类型载荷的能力,运载能力、可靠性、成功率迈入世界前列。

运载火箭的推力有多大,太空探索的舞台就有多大。长征七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填补了中国高轨运载能力5.5吨至7吨的空白,具备零倾角轨道卫星、探月、探火和小行星探测等任务的发射能力。

此外,重型运载火箭发动机关键核心技术也取得全面突破:500吨级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全工况半系统试车成功,220吨级补燃循环氢氧发动机首台工程样机研制成功,上面级25吨级膨胀循环氢氧发动机首台推力室挤压试验圆满完成……这些研制中的各型发动机,综合性能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未来可满足重大航天任务的动力需求。

上天入地,各显神通。助推器、整流罩带伞降落技术得到成功验证,攻破了整流罩再入大气层过程结构解体难题,首次实现中国运载火箭整流罩带伞降落,为后续达成整流罩落区精确控制奠定了坚实基础,大幅提升了落区安全性。

在航天器研制活动方面,全年研制发射航天器数量居世界第二。在载人航天、月球和深空探测、应用卫星、科学和技术试验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基本完成。年度内5次发射任务圆满成功。其中,天和核心舱于去年4月底成功发射,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全面开展。空间站首批航天员乘组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个月在轨进驻并安全返回。目前,第二批航天员乘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进驻,开展为期6个月的长期驻留。

——火星探测任务一次实现“绕、着、巡”。中国的这一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了圆满成功。

——移动通信卫星天通一号实现三星组网。天通一号03星成功发射,与在轨的天通一号01星、02星组网,构建起中国首个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实现了对亚太区域的覆盖。

——天链一号05星成功发射。该星与在轨的天链卫星全球组网运行,标志着第一代数据中继系列卫星圆满收官。天链卫星系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具有全球覆盖能力的中继卫星系统的国家,为载人航天系统、中低轨航天器、运载火箭等提供了天基测控和数据中继服务。

——风云三号E星、风云四号B星成功发射。风云三号E星的发射运行,填补了全球晨昏时段大气探测信息的空白,实现了全球观测资料的100%覆盖,有效提高和改进了全球数值天气预报的精度及时效。成功发射的风云四号B星,可见光分辨率达到250米,居全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分辨率首位,是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的首颗业务星。

——海洋二号D星成功发射。该星与海洋二号B星、C星在轨组网运行,标志着中国海洋动力环境卫星星座建成,形成了全天候、全天时、高频次的海洋动力环境监测体系。

——首颗太阳探测卫星羲和号成功发射。羲和号的应用,实现了国际首次太阳Hα波段光谱成像的空间探测,填补了太阳爆发源区高质量观测数据空白,提高了人类在太阳物理领域研究能力。此外,羲和号首次在轨应用磁浮技术,开展超高指向精度、超高稳定度平台首次在轨飞行试验。

——广目地球科学卫星成功发射。该星成为全国首颗专门服务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科学卫星,能在人为活动强烈区域开展能源消耗、人居格局、近海海岸环境的精细探测,为表征人与自然交互作用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上提供数据支持。

此外,2021年中国商业卫星研制机构数量继续增长,商业航天基本形成主要产业链布局。航天东方红、深圳东方红、中科院微小卫星、长光卫星、天仪研究院、埃依斯航天、时空道宇等公司共研制发射了36颗商业卫星,其应用领域不断延伸,已覆盖通信、遥感、技术试验、空间科学等各个方面。

构建起较完善的卫星应用体系,让航天技术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民生,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建设

通信广播服务方面:中星9B卫星针对4K、8K高清、超高清视频节目传输设计了高功率合成专用转发器,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等大型活动或体育赛事提供了高质量直播、转播和传输服务。同时,中国通信卫星还为海内外用户提供了安全、高效、跨地域的通信连接服务。中国首次低轨宽带卫星与5G专网融合试验的相关技术,能够应用于极地科考、深海远海、远洋勘测探测等场景,提供宽带无线通信保障。

国土资源服务方面:中国遥感卫星技术深度服务于国土资源管理业务,应用范围、规模、深度持续扩展,实现对中国陆地国土2米级分辨率季度、亚米级分辨率年度约90%的有效覆盖,并具备1∶1万航天立体测绘和高光谱探测能力,已成为测绘地理信息、空间规划、地质勘探、监督执法等工作的重要技术支撑和常规信息保障。卫星数据共享共用形成规模,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立了自然资源省级卫星应用技术中心。

海洋资源服务方面:中国发展了海洋水色、海洋动力、海洋监测卫星系列,海洋观测卫星组网业务化运行能力基本形成。海洋遥感数据应用不断丰富,在海洋防灾减灾、预警预报、环境监测与保护、渔业捕捞等诸多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

气象观测服务方面:中国气象卫星经过50余年发展,先后成功发射19颗风云气象卫星。目前,有8颗气象卫星在轨工作,形成了极轨、静止两个系列化、业务化的综合观测星座,具备对大气及地球多圈层系统精细化综合探测能力。

交通运输服务方面:在公路运输领域,北斗系统助力提升智慧交通,超700万辆道路营运车辆安装使用北斗系统,中国建成了全球最大的营运车辆动态监管系统。在水路运输领域,粤港澳大湾区、天津、日照等地综合运用北斗系统、5G通信等技术手段,建成自动化码头,实现厘米级精度操作,促进了港口智慧化转型。在民航领域,中国机队接入高速互联网,为推动民航客机联网规模化应用奠定了基础。在智能交通方面,应用“北斗+5G+”技术,使自动驾驶技术实现突破。北京冬奥会首钢园智能车联自动驾驶综合运用北斗、5G、AI等技术,可满足车辆0.1米级的连续高精度定位需求,实现首钢园的自动小巴车自动驾驶、自动泊车等,并实现无人接驳摆渡、无人零售、无人配送等10大业务场景的示范运营。

应急管理服务方面:中国航天在自然灾害和应急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21年,中国陆地观测卫星针对国内外141起自然灾害及重大应急事件,安排遥感卫星应急成像3677次,共享应急数据38571景。中国已建成北斗综合减灾救灾应用系统,实现全国应急救援一张图有效动态远程监控,按“部、省、市(县)”三级平台部署,已在全国10多个省开展规模化建设应用,推广北斗终端超过4.5万台。

另外,中国航天在生态环境服务、农业生产服务、教育培训服务、电力行业服务、国际合作等方面,也取得了优异成绩。

2022年,空间站重大任务有序推进、运载火箭将创造多个“首次”,中国航天将续写新的辉煌

2022年,中国宇航发射和研制工作继续开启“超级模式”、在高位运行。全年型号科研生产任务呈现出3大特点:

——发射和飞行试验次数持续保持高位。计划安排50余次宇航发射任务,发射140余个航天器。

——重大工程任务十分艰巨、影响巨大。建造空间站是建设科技强国、航天强国的重要引领性工程,是全年宇航任务重中之重。全年载人航天工程实施6次发射任务,全面建成以天和核心舱为控制中心,问天、梦天实验舱为主要实验平台,常年有人照料的空间站。将实现首次6个航天器组合飞行,首次航天员驻留达6个月,首次2个乘组航天员同时在轨。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以及多型商业运载火箭将开展首飞。

此外,还将发射多颗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科研卫星和业务卫星,满足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林业草原、应急救灾、气象、广播电视等各个领域用户的应用需求,全年发射计划中还包括北京三号B星、钟子号卫星星座03组卫星等多次商业发射任务。

——研制任务持续保持高强度、技术攻关难度大。2022年,重点开展以探月工程四期、小行星探测器等为代表的多个型号研制工作,推动卫星应用积极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打造“航天+信息化+”产业形态,加快建设高轨卫星互联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民商一体的卫星遥感综合运营服务体系,北斗应用向系统集成和增值服务延伸。

面对艰巨繁重的研制任务和科技攻关,中国航天人将进一步弘扬航天精神,增强历史自信,勇担历史重任,开启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高效益发展的新征程,推动中国人探索太空行稳致远,续写新篇章。

lhl428 发表于 2024-11-9 11:56:17

01|嫦娥五号任务圆满成功,中国首次实现地外天体采样返回
2020年11月24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将重达8.2吨的嫦娥五号探测器精准送入地月转移轨道。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成功着陆内蒙古四子王旗。嫦娥五号任务创造了我国航天探测器首次实现地外天体采样与封装、首次实现地外天体起飞、首次实现月球轨道交会对接、首次携带样品高速再入地球等“多个首次”。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圆满收官。
嫦娥五号任务作为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首次实现了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这是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攻坚克难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标志着中国航天向前迈出一大步。
02|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星座部署完成
2020年6月23日,我国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此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北斗三号全球星座部署全面完成,具备向全球提供服务能力。北斗三号系统由24颗中圆地球轨道、3颗地球静止轨道和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共30颗卫星组成。自此,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目前全球已有120余个国家和地区使用北斗系统。
北斗一号系统和北斗二号系统分别于2000年、2012年建成并向中国和亚太地区提供服务,在交通运输、农林渔业、水文监测、气象测报、通信时统、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公共安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03|中国迈出行星探测第一步,天问一号探测器奔向火星
2020年7月23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将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精准送入地火转移轨道。天问一号任务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进程中的重大标志性工程,是中国航天走向更远深空的里程碑工程。任务成功后,我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首次探测就通过一次任务实现火星环绕和着陆巡视探测的国家,也将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实现火星车安全着陆和巡视探测的国家。
自发射以来,“天问一号”已完成3次轨道修正和1次深空机动,现已飞行约3.6亿公里,距离地球超过1亿公里,距离火星约1200万公里,预计在2021年2月中旬接近火星后,实施“刹车”制动进入环火轨道,为火星着陆作准备。
04|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次飞行取得圆满成功
2020年5月5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将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等载荷组合体送入预定轨道,首次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首战告捷,拉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序幕。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来贺电。这是我国乃至亚洲运载火箭首次发射超过20吨的航天器。
此次任务的成功进一步奠定了长征五号系列火箭运载能力在世界现役火箭第一梯队中的地位,标志着我国正式打通25吨级“天地运输走廊”,具备了建设载人空间站等大型空间基础设施的能力,是我国在航天强国建设征程中迈出的关键一步。
05|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八号首飞成功
2020年12月22日,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八号顺利将5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首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家族再添新成员,中国航天“十三五”期间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射任务圆满收官。
长八火箭主要聚焦于未来太阳同步轨道的高密度发射任务需求,火箭首飞成功进一步完善了我国运载火箭型谱,提升了我国火箭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为顺利开启“十四五”期间各项航天发射任务奠定坚实基础,为航天强国建设增添新动能。
06|实践二十号卫星成功定点,东方红五号卫星公用平台首飞成功
1月5日,实践二十号卫星成功定点,进入工作轨道。这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大型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平台——东方红五号卫星公用平台首飞取得成功。实践二十号卫星成功定点,标志着“东五”平台验证取得重大突破,更预示着我国正跻身国际一流通信卫星“俱乐部”。“东五”平台具有高承载、大功率、高散热、长寿命、可扩展、多适应等特点,可满足未来近20年的通信、微波遥感和光学遥感等载荷对卫星平台的需求。这个平台投入使用,意味着我国通信应用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07|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成功返回
5月8日,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的返回舱成功降落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新飞船试验船飞行试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新飞船试验船完成了多项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验证了高速再入返回防热、控制和群伞回收等关键技术,获取重要飞行参数,为科学研究和技术改进积累飞行数据。
试验船飞行验证的成功实施将为研制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实现我国载人天地往返运输技术由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跨越式发展,为我国载人空间站建造运营和载人深空探测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开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新篇章。
08|我国成功发射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
9月4日,我国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一型可重复使用的试验航天器。试验航天器在轨飞行2天后,于9月6日成功返回预定着陆场。这次试验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可重复使用航天器技术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后续可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更加便捷、廉价的往返方式。
编辑于 2021-03-16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国航天领域最新成就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