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之心——阿丽亚娜5火箭的液体发动机推力室
阿丽亚娜5(Ariane 5)型运载火箭是欧洲航天局(ESA)的主力火箭,其最新型号起飞重量777吨,可把近11吨重的载荷送往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2023年4月14日,阿丽亚娜5火箭在法属圭亚那航天中心成功发射“木星冰月探测器”(JUICE),将对木星的卫星木卫二、木卫三、木卫四开展详细探测,因为这三颗卫星表面的冰层下可能存在海洋,是研究外星海洋和潜在外星生命的重要对象。此次发射的是倒数第二枚阿丽亚娜5火箭,预计六月份发射完最后一枚阿丽亚娜5之后,这型火箭将会退役,未来由阿丽亚娜6型火箭接替。阿丽亚娜5火箭是一种两级半火箭,芯一级和芯二级各有一台液氢液氧发动机,并捆绑两枚固体助推器。德意志博物馆以解剖的形式展出了其芯一级所用的“火神”发动机(Vulcain,最新型号使用改进型Vulcain 2)喷注器和主燃烧室,就让我们来看一看,什么样的材料才能驱动“火神”澎湃的心跳。
“火神”发动机采用燃气发生器循环,部分液氢和液氧在燃气发生器内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燃气,驱动涡轮泵,以每分钟数万转的转速将液氢和液氧加压到100多个大气压。除了少部分液氢、液氧进入燃气发生器外,液氢流经主燃烧室壁内的通道,起到冷却作用(被称为“再生冷却”),随后经喷注器注入主燃烧室(另有一小部分氢流经喷管内壁的冷却通道之后喷出,被称为“排放冷却”);液氧则直接从喷注器进入主燃烧室。每秒两百多千克的液氢液氧混合燃烧,从喷管喷出,产生一百多吨的推力。
对于主燃烧室,材料上的挑战在于满足耐高温、高强度的性能要求,且要通过特殊工艺制作出供液氢流动的空心夹层。
看这金灿灿的颜色,没错,内壁材料是铜,具体来说是铜银锆合金,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和高温强度。
通过旋压成形的方法,制造出铜制内壁。随后,在内壁的外表面铣削出供液氢流动的凹槽。外壁银白色的金属是镍。铜与镍复合的方法有两种,“火神”发动机采用的是电铸法。所谓电铸,就是电解沉积,使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还原沉积到基体表面,类似于传统的电镀,不过电铸的目的是获得大厚度的金属沉积层。
用导电蜡(在蜡中添加石墨粉、银粉等导电添加剂)填充铜基体上的凹槽,先电铸一层铜,封闭住冷却通道,随后再电铸数十毫米厚的镍(下图绿色的是镍的溶液)。电铸之后把蜡融化去除,就得到通道。这样的复合工艺能够保留铜内壁的加工硬化状态,获得较高的力学性能,但电铸镍外壁的性能较差,需要较大的厚度。
电铸获得的镍外壁经过机械加工,再与其他镍合金部件焊接。
另一种外壁与铜内壁复合的方法是钎焊法,即在铜内壁外表面和外壁(由耐热合金钢或者镍基高温合金制成)内表面镀上银、铜、镍、锰等金属作为钎料,加热使镀层之间发生相互扩散形成合金,从而实现内、外壁的结合,更进一步的发展是热等静压法(HIP),使内壁和外壁金属在高温高压下直接扩散结合。这样的工艺虽然使铜内壁发生退火软化,但由高强度合金制成的外壁保证了燃烧室的强度,且生产周期比电铸镍法更短。
喷注器是推力室的另一部件,负责把液氢、液氧注入主燃烧室,并实现两者的均匀混合。“火神”发动机的喷注器由铜合金和镍基高温合金制成。
主燃烧室内上百个大气压的高温气体在喷管内膨胀,加速到超音速喷出,产生推力。连接在主燃烧室末端的喷管延伸段也是推力室的重要组成部分,暴露在高温气流中的它同样需要解决耐热的问题。
“火神”发动机的喷管延伸段为螺旋管束式结构,由数百根方形镍合金管呈螺旋状排列、焊接而成,氢在其中流动,起到冷却作用(上图为HM7B液氢液氧发动机的喷管延伸段及螺旋管束切片,HM7B是阿丽亚娜4型火箭的第三级发动机和阿丽亚娜5型火箭的二级发动机)。
“火神-2”发动机的喷管延伸段前段为螺旋管束式,后段则采用更简单的高温合金单壁结构,使用一部分氢和燃气发生器的排气作为冷却气膜,简化生产工艺、减轻重量、降低冷却用氢的消耗。为了提高耐热能力,在喷管内壁还涂有热障涂层,外层为起隔热作用的氧化钇(Y2O3)稳定化氧化锆(ZrO2)陶瓷涂层,在陶瓷涂层与基体金属之间是缓冲二者热膨胀系数差异、阻止基体金属氧化的MCrAlY(M=Fe,Co,Ni)合金粘结层(上图为阿丽亚娜4型火箭第二级所用的VIKIN 4B“维京”火箭发动机,使用偏二甲肼/肼-四氧化二氮推进剂,喷管延伸段由钴基高温合金制成,内壁涂氧化锆热障涂层)。
“火神”系列发动机由法国航空工业巨头斯奈克玛(Snecma,现为Safran赛峰集团的一部分)作为研制的主承包商,主燃烧室由德国阿斯特里姆公司(Astrium,原为EADS欧洲宇航防务集团的子公司,也就是如今Airbus空客公司的一部分)设计制造,喷管延伸段由瑞典沃尔沃公司(Volvo)研制。欲知我国的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情况如何,请看——
饮冰不凉热血——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
参考资料和素材来源:
德意志博物馆现场视频Manufacturing of combustion chamber of Vulcain-1 engine
Lars-Olof Winterfeldt, Björn Laumert, Robert Tano, Philippe James, Fabien Geneau, Roland Blasi and Gerald Hagemann. Redesign of the Vulcain 2 Nozzle Extension. 41st AIAA/ASME/SAE/ASEE Joint Propulsion Conference & Exhibit, 2005.
丁兆波,孙纪国,路晓红.国外典型大推力氢氧发动机推力室技术方案综述.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12(04):27-30+38.
丁新玲.液体火箭发动机制造技术发展现状.航天制造技术,2005(06):13-17.
周万盛.火箭发动机推力室钎焊技术的发展.航天工艺,1997(01):31-35.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