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 人类群星闪耀,闪闪发光的小行星(二)
https://mmbiz.qpic.cn/mmbiz_svg/1gvL9ficRs1HyriajvrR6YOYxDNzLae8d735vSia7pO4iae2DtHcdRbu98mEd7qibib1g9zLWgourbc4JpEfJ2GOCialoss0suib2Lbg/640?wx_fmt=svg随着人类对外太空的不断探索,被发现的小行星也越来越多。“小行星命名”是一项国际性的、永久性的崇高荣誉。就像我们小时候听过的传说那样,有很多小行星在与地球上某个人相对应——为了纪念他们而用了他们的名字命名了小行星。
为小行星命名既凝结着科研工作的心血,也寄托了人类美好的愿望。闪耀苍穹的“中国星”越来越多,是中国天文事业不断发展的最好写照。
李四光星
编号:137039号
李四光
李四光,地质学家,教育家,音乐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为新中国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元勋。
1989年,为纪念李四光对中国科学事业和地质事业的巨大贡献,继承和发扬他从国家建设需要出发,积极从事科学、技术和教育实践,不断开拓创新,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国家设立了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2009年,李四光当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同年10月,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提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将第137039号小行星永久命名为“李四光星”。
吴健雄星
编号:2752号
吴健雄
吴健雄为世界现代物理学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她在博士在读期间就参加了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解决了连锁反应无法延续的重大难题,被人们称为"原子弹之母”。
她还验证了著名的“弱相互作用下的宇称不守恒”和“β衰变中矢量流守恒定律”,并先后获得了各国政府及世界著名大学颁发的荣誉、学位和奖励等,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物理女王”。
吴健雄奋进不息的科学生涯,勇于创新的大师风范,情系桑梓的爱国情怀,给当代的中国科学工作者树立了榜样。
1990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国际编号为2752号的小行星命名为吴健雄星。
钱学森星
编号:3763号
钱学森
钱学森星,是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在1980年10月14日发现的。那晚,紫金山上晴夜当空、繁星满天,在银灰色的圆顶观测室里,一架40厘米双筒望远镜透过敞开的天窗指向双鱼座,探寻着宇宙的奥秘。当把双鱼星座拍摄的那些底片冲洗出来后,在繁星点点的底片上,天文学家们发现了一颗移动的短条状星像,那是一颗新的小行星。
2001年12月21日。经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将其1980年10月14日发现的小行星3763命名为“钱学森星”。以表彰这位两弹一星的功臣对我国科技事业所做出的贡献。
袁隆平星
编号:8117号
袁隆平
禾下乘凉梦,一梦逐一生。袁隆平曾多次畅谈他的两个梦想,一个“禾下乘凉梦”,一个“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为了这两个梦想,袁老一生扎根田野,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把一生浸在稻田里,把功勋写在大地上。
1996年9月18日,中科院兴隆天文站发现了一颗新的小行星,暂定编号为“1996SD1”。凑巧,SD正好是中文“水稻”的汉语拼音字头。1999年10月,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该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以示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敬意。
杨振宁星
编号:2752号
杨振宁
杨振宁,物理学家,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荣休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科学院荣誉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杨振宁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里程碑性贡献。杨振宁还推动了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南开大学理论物理研究室和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的成立。
1997年5月25日,紫金山天文台将其发现的一颗国际编号为3421号的小行星命名为“杨振宁星”,以表扬物理学家杨振宁在科学上的贡献。
古往今来,这些闪耀星空的名字,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更是华夏儿女不断前行的精神支柱。
END
来源:云图有声数字图书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