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火箭再次发射失败,一个月两次,民营火箭为何连遭挫折(下)
前情提要:自从我国的航天发展开启了民营化后,不少民营企业都抓住了时机,纷纷选择“下海”,与国家航天局一起为我国的航天发展贡献力量。不得不说,有几个民营企业的成绩做的还是非常漂亮,他们不仅先后突破了各种技术壁垒,更是做到了与世界名企SpaceX齐名。然而,就在大家对我们的民营企业充满信心时,他们却接二连三的发生各种意外,更是在最近短短一个月内,接连发生了两次火箭发射失败。那么,这些意外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国的民营企业又为何突然开始连遭挫折呢?
接上篇:
两家典型民营航天企业的境遇(第三段)
星际荣耀和天兵科技可以说是我国民营航天的两个缩影,他们的遭遇也折射出这个行业的机遇与挑战。
先说星际荣耀,这家成立于2016年的公司是国内较早涉足商业航天的民营企业之一。
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和强大的资本运作能力,星际荣耀迅速崛起成为国内商业航天的“明星企业”。
2019年,星际荣耀的双曲线一号运载火箭成功首飞,一举成为国内首家、全球第三家将火箭送入轨道的民营企业。
这一壮举不仅为公司赢得了巨大的声誉,同时也为整个行业注入了强心剂。
然而好景不长,此后的几次发射,双曲线一号接连出现状况,本次更是以“第4级出现故障,未能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的结果告终,一时间,质疑声四起。
作为行业领军者,星际荣耀身上承载着太多期望,这次任务原本有望进一步推进我国商业航天的商业化进程,但最终却成了一记“惊天打击”。
公司高层在第一时间表态“将全面调查故障原因”,但外界对其技术实力的信心恐怕已经大打折扣。
再看天兵科技,这是一家成立9年公司,但们凭借大胆创新和快速迭代,迅速在行业崭露头角。
天兵科技主打的是大型液氧甲烷火箭,其“天龙三号”火箭的设计指标,甚至可以与SpaceX的猎鹰九号一较高下。
然而,野心勃勃的天兵科技也在关键时刻“翻了车”。
就在6月30日,该公司在河南进行天龙三号火箭地面试车时,竟然发生了火箭脱离发射台的意外。
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在大城市附近进行如此高风险的试验,本身就引发了巨大争议。
有意思的是,就在试车意外发生前不久,天兵科技刚刚完成了一轮15亿元的融资,投资方阵容可谓豪华。
但此次事故无疑会让投资人对其技术成熟度产生怀疑,要知道,天龙三号原计划在今年7月实现首飞,三年内完成30次发射,这个目标现在看来怕是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从这两家公司的遭遇可以看出,虽然我国民营航天企业在融资和市场拓展上风生水起,但在技术和管理方面还存在不小的短板。
一些企业急于求成,在基础不够扎实的情况下盲目提速,结果可想而知。
当然,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民营企业进入航天领域本就是一场力图弯道超车的“冒险”,有失误并不可怕,关键是要从失误中汲取教训,不断完善自己。
相信经过这次“滑铁卢”,星际荣耀和天兵科技会重新审视自身的不足,在夯实基础上多下功夫,只要他们不放弃,中国商业航天的未来仍然值得期待。
挫折不改初心(第四段)
频频的发射失利无疑给我国民营航天企业蒙上了一层阴影,但我们不应因此否定他们的努力,更不能动摇发展商业航天的决心。
诚然,连续的挫折会给民营火箭企业带来不小的冲击,首先是经济上的损失。
一次发射失败,意味着大量资金付诸东流,更重要的是,多次事故还会影响企业的市场信誉,导致潜在客户流失。
其次,频发的事故也难免引发公众和舆论的质疑,一些人开始怀疑我国的民营航天企业是否真的具备“登天”的实力?
在政策利好的背景下,他们是否盲目冒进、急于求成?这种质疑之声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动摇企业的发展基础。
然而我们必须看到,发展民营航天是大势所趋,也是我国航天事业腾飞的必由之路。
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建设强大的商业航天力量不仅关乎产业升级,更关乎国家安全,这是一场我们不能输、也输不起的战略竞争。
以大型低轨卫星星座为例,这是未来全球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制高点,目前,国外巨头如SpaceX、OneWeb等已经抢先布局,如果我们不能尽快跟上,就可能永远失去这个机会。
而要在短时间内建成如此庞大的星座,单靠国家队的力量远远不够,必须充分调动民营企业的积极性。
因此,尽管路途坎坷,我们仍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这需要政府、社会各界以及民营企业自身的共同努力。
对于政府而言,在加强监管的同时也要给予民营企业更多包容和支持,这包括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在税收、金融、人才等方面提供必要帮助。
同时也要引导社会资本更加理性地看待商业航天,不能一味逐利,而要有“耐心资本”的胸怀。
对于民营企业自身,则要居安思危,在快速发展中不忘夯实基础。
这意味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攻关,完善管理体系,特别是在质量控制和风险防范上多下功夫,同时也要注重人才培养,从根本上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唯有脚踏实地,方能行稳致远。
中国的民营航天企业正站在一个伟大时代的起点上,前路虽然崎岖,但目标始终明晰,只要我们不畏挫折、矢志不渝,总有一天,中国的“星辰大海”也会有民营企业的一席之地。
结语
尽管挫折给行业带来了一定冲击,但从长远来看,发展民营航天仍是大势所趋,关键是要在快速发展中夯实基础,在包容支持下健康成长。
这需要政府、社会、企业等各方共同努力,相信经过这次“阵痛”,中国民营航天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未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