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隼 发表于 2024-9-10 02:45:55

气象卫星+天气雷达 两大利器如何接力监测台风?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昨天下午,今年第11号台风“摩羯”(超强台风级)在海南省文昌市沿海登陆。台风在海洋上生成,很难第一时间精确了解它的移动方向和风雨影响。这种看不见摸不着且威力十足的台风,我们是如何监测它的强度、范围以及走向的呢?

气象卫星:最早捕捉台风全貌的“利器”

风云气象卫星是发现并连续追踪台风的主要手段。台风生成后,气象卫星搭载的仪器可以及时接收台风中云、雨反射或发射出的电磁波,再经过遥感技术处理,就能推演出台风的轮廓和形状,从而达到对台风位置、大小、强度、移动方向等进行精密监测的目的。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首席 任素玲:风云气象卫星,其实在每次的台风服务过程中,都是在它们刚刚出生的时候,就实时关注它的一些发展变化,包括云雨的情况。当台风靠近我们国家或者是可能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的时候,我们也会对它进行一些加密观测,然后对台风的移动路径、云系的演变、环流的特征以及风场的特征,还有降水的三维结构,都提供非常多的监测信息,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针对台风“摩羯”,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采用风云四号B星与风云三号G星组网配合的方式,更快更大范围地监测台风。

风云四号B星是静止轨道卫星,具有成像速度快、分辨率高、响应灵活的特点,1分钟就可以生成一张指定区域的云图,空间分辨率细到250米,能对台风的整体或局部进行昼夜不间断的精细连续扫描观测。

风云三号G星是倾斜轨道卫星,搭载的降水测量雷达能观测台风中降水系统的内部三维立体结构,与静止轨道卫星相互配合,能够精准把脉台风动向,并对其带来的暴雨开展三维CT式扫描。



目前,我国的风云气象卫星已形成极轨、静止两个系列化、业务化的综合观测系统。静止气象卫星相对地球静止不动,能够针对台风、强对流等灾害性和高影响天气区域持续进行高频次观测,极轨气象卫星跨越地球的南北极旋转,可以获取全球多种气象要素的观测数据。

通过多星联合组网观测,能清晰透视台风内部的三维立体结构,捕捉台风的全貌及其演变过程。

天气雷达:从陆地给台风做“CT”

当台风中心距离我国较远时,气象卫星是主要的监测手段。当台风靠近我国陆地时,主要的监测手段就变为了天气雷达。天气雷达是如何监测台风的?天气雷达下的台风又是什么样子?

天气雷达通过发射电磁波穿透台风外部云系,直接观测台风内部云雨精细的动力结构,以此实现对近岸台风强度、结构变化进行全空间、实时的监测。

天气雷达可以每隔6分钟对台风做一次全身扫描,直达“病灶”,获取台风内部的降水分布、强度以及高速旋转的风场结构。气象预报员基于此可以分析台风的实时变化,并了解其内部的动力结构等,再结合气象卫星、数值预报等技术手段作出更加精准的预报。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雷达应用室业务首席 焦志敏:大家可以看到,台风其实是一个体积比较庞大、比较大尺度的天气系统。如果仅仅用一部雷达来看的话,可能我们只能看到它其中的一角,无法监测到它整个全貌,所以我们利用沿海,比如广东、广西,针对这次“摩羯”,我们还有海南整个进行了一个多波段、多体制天气雷达的组网,然后当台风到我们近岸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看到整个台风的演变情况。这些雷达也类似于像多个聚光灯一样,对这个台风进行多维度多角度的拍摄,可以更好了解台风。



据了解,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的天气雷达监测网。在受台风“摩羯”影响的广西、广东、海南,共布设40余部X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28部S波段天气雷达。其中,S波段天气雷达受降水衰减影响小,最远探测距离可达460千米,时间分辨率为6分钟,空间分辨率为250米;而X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时空分辨率高,最快可1分钟完成1次扫描,空间分辨率为30米。通过天气雷达组网观测,可以完整捕捉近岸台风的轨迹,记录其演变情况。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气象卫星+天气雷达 两大利器如何接力监测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