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克探测器正在接近太阳!2024年底达到最近,为何不会被熔化?
太阳与我们朝夕相处,但人们很少去直视它的存在。神话中的夸父曾试图拼命追赶它,但因为身处地球逃离不了引力作用,只是徒劳的做无用功。科技发达后,人类知道太阳作为恒星其温度很高,可以说任何物体与之接近都会化为一缕青烟。
(帕克和太阳效果图)
纵然如此,现代的科学家依然像夸父一样,朝着太阳进发,要近距离一睹太阳的芳容。
古有夸父追日,现有帕克飞日
2018年8月,NASA的太阳探测器“帕克”升空,而后便朝着太阳一刻不停的飞去。帕克的任务,就是尽可能的接近太阳,而后对其展开观察研究。
人类的技术还未能彻底进入太阳内层,探测器飞抵太阳,距离其表层还有616万公里。
假设将太阳和地球间的距离按比例缩小到1米范围,探测器和太阳之间的距离是4厘米。
所以,听起来距离太阳还很遥远,但实际上已经很近。上世纪70年代发射的太阳神探测器,它飞抵太阳最近处的距离是4300万公里。
由于帕克飞抵太阳更近,势必就会遭遇更强烈的高温。为了应对这种情况,科学家在设计时,专门在探测器的表面安装了隔板,这可以帮助探测器抵御至少1300℃的高温。
帕克“奔跑”的速度也很快,每秒能达到190公里,每小时可以达到69万公里,速度在所有人造飞行器中已是最快的那个了。
从人类的角度看即便已经很快了,但是从2018年升空到抵近太阳,中间也要走六七年的时间。
2021年底,帕克进入了太阳的日冕层,这也是人类第一个进入太阳大气层外圈的飞行器。这个区域距离太阳的表面,还有1300万公里。
通过此前传输回来的数据,科学家发现日冕的边缘并非平滑的球体,它的表面布满了刺突和谷地。这一区域既有太阳引力在发挥作用,也有磁力遏制的其他太阳物质。
只不过此处太阳的束缚力已经微弱,所以很多从太阳内部被抛洒出来的物质,都聚集在了日冕的边缘地带。帕克探测器此前已飞过了这个临界点,现在它依然在朝着太阳前进。
在这个飞行过程中,帕克也不断给太阳拍摄全身照,相比于此前的照片,新的照片都是最接近太阳的。2020年7月时,一系列照片就被公布了。
科学家对这些照片视若珍宝,图像资料能够将太阳的大气层拼接起来,可以帮助科学家深入了解太阳的大气,以及太阳的大气是如何对整个太阳系产生影响的。
这些照片,也让科学家发现了遍布太阳表面的太阳耀斑。有科学家将这种小型的耀斑戏称为“篝火”,因为大型的高能耀斑,要比前者高出几百万乃至几十亿倍。
科学家还不清楚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小型耀斑,但这些耀斑却遍布太阳表面的各个地方。显而易见的是,如果不是帕克尽可能的飞抵太阳,科学家也无法了解这么多的情况和问题。
而这些,仅仅是帕克飞日任务的很小一部分。它正式的任务,还要等到更近距离的接触太阳后才能展开。
科学家试图了解三个问题
帕克飞抵太阳,科学家试图通过它了解太阳身上的三个谜团。
第一个谜团是,远距离的温度为何比近距离的温度高。人类所掌握的常识是,不管是一堆火还是其他发热物体,距离它越近温度也越高,反之温度会越低。
太阳却不遵循这个规律。太阳的光球层接近内部,这一区域的温度在5500℃左右。可如果向太阳的外层区域转移,来到最外面的日冕区域,这里的温度竟然能达到200万摄氏度。
距离太阳内部那么远,温度却比靠近太阳的区域还要高,而且高到近乎离谱,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目前还是一个未解之谜。有待于帕克抵近太阳后,能帮助科学家寻获破解谜团的关键线索。
第二个谜团,是围绕太阳风的形成机理展开研究探索的。太阳一直在向外喷射带磁性的粒子,这些粒子在太空中能高速运行,因此才被称之为太阳风。
每当太阳风抵达地球表面,与后者磁场发生反应,人类才能在高纬度地区看到漂亮的极光。但如果太阳风过于猛烈,磁性强的粒子会影响卫星乃至地面的一切通讯和电力设施。
太阳风是如何形成的,磁性粒子为何能拥有高速运行的能力,背后究竟是什么在推动这一切,科学家也很想知道。
如果真能让科学家探测到太阳风的机理,未来对太阳风的爆发进行更精准的预测,这样才能让地球进行防范,把相关损失降低到最小。但能否做到这样,还要看帕克下一步传回来的数据是什么样的。最后,帕克还将对太空的天气现象进行研究。
可要想抵近太阳探索这些谜团,帕克首先得保护好自己才行。
(太阳风吹过,地球高纬度地区就能形成极光)
隔热层外侧的温度只有29℃
帕克飞往太阳,在接近这颗火球的时候,并不是朝着它直飞而去,而是绕着太阳转圈,逐步接近太阳的大气层。在这个过程中,帕克在太阳的大气层内外侧是反复进出的。
纵然不是直接朝着太阳飞,但科学家也知道,帕克需要接受高温挑战。半个多世纪以来,人类一直想向太阳发射探测器,但苦于隔热技术不过关,往往在距离太阳很远的地方,探测器就会在高温中解体。
如今帕克能飞日,主要得益于材料科学取得了大的进展。利用全新的材料,探测器整体拥有了隔离高温的保护层。
造型设计上,帕克结构就像一块夹心饼干。面向太阳的那一侧,外部安装了隔热罩,整体厚度有12厘米,这是一种碳复合材料,两块碳纤维面板之间,夹着一层厚度为11.4厘米的碳复合泡沫。
正是凭借着它的存在,当帕克的一面面向太阳,它可以耐受1371℃的高温。而在探测器的另一侧,温度只有29℃。
根据此前的规划,帕克将在2024年底,最终抵近距离太阳表面616万公里处。此前,还没有任何人造物体能够如此近距离的靠近太阳。
过去夸父追,现在探测器飞,人类穷尽一切智慧接近太阳,并不仅仅是想感受它的“热情似火”。
人类为什么要探测太阳
帕克探测器,其名字源自一位太阳物理学家,这位科学家在2022年去世了,而彼时的帕克还正在飞往太阳的路上。
尤金·帕克,早年通过数学计算证明了太阳风的存在,他对于太阳物理学的研究,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2018年帕克探测器发射时,帕克本人也亲临了发射现场观看。
帕克的发现之所以颠覆性的,是因为他的理论改变了科学界对太阳的认知。20世纪早期,科学界认为太阳的大气是静态的。
这一理论认为,太阳的大气一方面因为超高温,给予它一个向外的膨胀力。同时又因为自身引力的作用,将太阳大气尽可能向回拉。两种力量形成了一种微妙平衡,进而使得太阳大气处于静止状态。
到上世纪50年代,有科学家对上述理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德国的科学家路德维希·比尔曼观察彗星的尾巴发现,所有彗星的尾巴都是背向太阳的。
比尔曼于是大胆猜测,是太阳风造成了这种原因,它吹动了彗星的尾巴,让后者的方向与太阳的方向相对。这一理论过于颠覆性,提出后并没有得到主流科学界的认可。
在芝加哥大学,科学家约翰·辛普森,想让自己的学生通过论证去证明比尔曼的理论是错误的。而这个学生,正是尤金·帕克。
帕克本来也是认可太阳大气静止观点的,然而经过计算后却发现,如果按照原来的理论去推算,太阳大气的压强将能延伸到无穷远的地方,这明显是矛盾和不符合逻辑的。
于是帕克转而去深入研究比尔曼的假说,并且根据这一理论进一步推断出,太阳的大气不是静止而是处于活跃状态。
帕克认为太阳在不断向外抛射粒子,这些粒子在脱离太阳的引力后会加速,在地球附近可以达到每秒几百公里。最终,帕克将这高速运行的粒子命名为太阳风。
老师原本是让他去论证错误的,没想到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帕克的观点也遭到了科学界的质疑。直到上世纪60年代,水手二号在飞往金星的过程中,对太阳进行了连续100多天的观测,而且还监测到了每秒400到700公里的带电粒子流。
这彻底证实了帕克此前的理论是正确的,他也由此成为太阳风研究的奠基人。时至今日,人类只知道太阳风存在,可对它真正形成的机理依然一无所知。
现在的人类和地球,只能被动接受太阳风的“吹拂”。有时候它是微风徐徐,有时候则是狂风肆虐。
比如在2022年初,太阳风引发了强烈的地磁暴,马斯克至少40颗星链卫星,还没有到达预定轨道,就被太阳风给彻底“吹”坏了。
太阳的暴脾气和难以捉摸,正是科学家想探究太阳的动因。地面观测不具备优势,而近距离的探测器,则能缩短观测距离,这一近距离优势,可以探测到太阳风的初始性质,可以帮助科学家加深对太阳活动的认知。
结语
2022年10月,我国的太阳探测卫星“夸父一号”也已升空,它的目标任务也是观察太阳。
夸父一号的任务,主要研究太阳磁场、耀斑以及日冕物质的抛射形成以及相互作用。和帕克探测器不同的是,夸父一号由于探测目标和任务不同,无需抵近太阳。
卫星可以为太空天气预报提供支持,可以将太阳风对航天、通讯、导航等空间科技活动的影响降到最低。
而上述的探测活动,仅仅是拉开了探测太阳的帷幕,未来太阳的很多谜团,还需要科学界进一步去推动研究。
<hr>参考资料:
《帕克探测器将首次“触摸”太阳 试图厘清三大问题》 科技日报 2018年8月13日
《我国成功发射综合性太阳探测卫星“夸父一号”》 中国科学院 2022年10月9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