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和日本之间的航天较量,到底谁更厉害一些?
大家好,我是明叔。上期我们聊了印度和俄罗斯的航天对比,这期就来深度聊聊印度与日本,在航天方面又会有怎么样的差距呢?喜欢航天科技的朋友,欢迎订阅明叔。航天创始初期
日本的航天梦想要追溯到二战结束后不久。1955年,也就是战后第十个年头,东京大学的糸川英夫教授带领一帮年轻人开始了"铅笔火箭"的研究。这个小小的火箭长23厘米,直径1.8厘米,虽然看起来不起眼,但却是日本航天事业的起点。从那时起,日本的航天事业就像是一颗种子,在科技的沃土中悄悄发芽。
1970年2月11日,这一天注定要载入日本航天史。日本自主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大隅"号在内之浦宇宙空间观测所发射成功。这颗重24公斤的小卫星,虽然功能简单,但它象征着日本正式跻身于"太空俱乐部"。要知道,在那个年代,能够自主发射卫星的国家屈指可数。
而印度的航天梦想始于独立后不久。1962年11月21日,印度第一个火箭发射场在喀拉拉邦的杜姆巴建成。这个发射场位于赤道附近,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为印度日后的航天事业奠定了重要基础。
不过,印度第一颗自主研制的人造卫星要等到1980年7月18日才发射成功。这就是重达35公斤的"罗希尼"号试验卫星。虽然比日本晚了整整10年,但这次成功让印度成为了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第五个能够自主发射卫星的国家。
经费投入
这可是反映一个国家对航天事业重视程度的重要指标。根据日本文部科学省的报告,日本在2019年度的航天预算达到了3444亿日元,到2021年更是增加到了3790亿日元。这两年增长了差不多10%,可见日本对航天事业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
根据印度2021-2022年度预算报告,他们的航天预算是13949亿卢比,比上一年度增长了3.8%。虽然增幅不如日本大,但考虑到印度的经济体量和人均GDP,这个投入也是相当可观的。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一直秉持着"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2014年,印度火星轨道飞行器"曼加里安"任务只花了4500万美元就成功进入了火星轨道。这个成本比美国NASA的"火星大气与挥发演化"任务低了将近10倍!印度总理莫迪还幽默地说,这个任务的成本比好莱坞科幻片《地心引力》的制作费还要低。这种高效低成本的航天模式,让印度在国际航天界赢得了不少赞誉。
再来聊聊两国的"拳头产品"——运载火箭
日本的H-IIA火箭可以说是他们的骄傲。这款火箭自2001年8月29日首飞以来,截至2023年已经成功发射了45次,只有一次失败。这意味着它的成功率高达97.8%,在国际上可是数一数二的。H-IIA火箭能够将重达4吨的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在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上也占有一席之地。
印度的主力火箭是极地卫星运载火箭(PSLV)。这款火箭自1993年9月20日首飞以来,到2023年已经执行了56次任务,成功率达到了91.1%。虽然比不上日本的H-IIA,但在国际上也是很不错的成绩了。PSLV火箭最大的特点就是可靠性高、成本低,特别适合发射小型卫星。2017年2月15日,印度用一枚PSLV火箭一次性发射了104颗卫星,创造了世界纪录,让全世界都对印度的火箭技术刮目相看。
探月
说到探月,两国可都不甘示弱。日本在2007年9月14日发射了"月亮女神"探测器,在月球轨道上工作了一年零8个月,直到2009年6月11日才结束任务。这次任务不仅获取了大量月球数据,还绘制了迄今最详细的月球全球地形图。
印度的探月之路同样精彩。2008年10月22日,印度发射了"月船1号",虽然只工作了312天就因技术故障中断了通信,但它仍然完成了95%的科学目标,其中最重要的发现就是月球表面存在水分子。2019年7月22日,印度又发射了"月船2号"。虽然着陆器在落月过程中失去控制,但是轨道器工作到现在,持续为科学家们提供宝贵的月球数据。
最近的2023年7月14日,"月船3号"成功发射,8月23日更是成功登陆月球南极,这可是印度航天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印度由此成为世界上第四个在月球软着陆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在月球南极地区软着陆的国家。这次任务不仅展示了印度的航天实力,也为人类探索月球极地地区开辟了新的道路。
再来看看载人航天。这方面日本可就厉害了。日本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秋山丰宽,时间是1990年12月2日。他搭乘苏联联盟TM-11飞船前往和平号空间站,在太空中停留了7天21小时54分钟。到2023年为止,日本已经有12名宇航员进入过太空,他们在太空中累计停留了1321天。其中,野口聡一宇航员更是三次进入太空,累计在轨时间达到340天。
不仅如此,日本还积极参与国际空间站计划。日本负责建造的"希望"号实验舱于2009年7月16日发射,成为国际空间站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上进行了大量科学实验,为人类认识微重力环境下的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做出了重要贡献。
印度在载人航天领域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虽然还没有自己的载人航天任务,但是早在1984年4月3日,印度就有宇航员搭乘苏联飞船进入了太空。他就是拉凯什·夏尔马,在"礼炮"号空间站停留了7天23小时40分钟。这次任务虽然是搭乘他国飞船,但对激发印度人的航天热情起到了重要作用。
目前,印度正在积极推进本国的载人航天计划。他们的"加甘扬"号载人飞船计划于2024年前后发射,这将使印度成为世界上第四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考虑到印度在其他航天领域的表现,相信他们在载人航天方面也会有不俗的表现。
在卫星导航系统方面,两国也是各有建树。日本的准天顶卫星系统第一颗卫星是在2010年9月11日发射的。到2023年,这个系统已经有4颗卫星在轨运行,可以为日本及周边地区提供厘米级的定位服务。这个系统不仅提高了日本的定位精度,还增强了日本在太空领域的独立性。
印度的导航卫星系统叫做IRNSS(印度区域卫星导航系统),第一颗卫星是在2013年7月1日发射的。到2016年4月28日,7颗卫星全部在轨,系统正式命名为"NavIC"。这个系统能为印度本土及周边1500公里范围内提供10米级的定位精度。虽然覆盖范围不如GPS等全球系统,但对于印度来说,拥有自主可控的导航系统无疑大大提升了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能力。
在商业航天方面,日本走在了前面。早在2007年,三菱重工就成立了航天业务部门,开始提供商业卫星发射服务。2018年2月3日,日本民营企业公司发射了自主研制的小型火箭"MOMO"2号。虽然这次发射失败了,但它开创了日本民营火箭发射的先河,标志着日本商业航天的新时代到来。
印度在这方面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2020年6月24日,印度政府正式宣布向私营企业开放航天领域,这被视为印度航天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现在,印度私营火箭公司都在紧锣密鼓地准备首次发射。考虑到印度在IT产业的优势,相信他们在商业航天领域也会有出色的表现。
总的来看,日本和印度在航天领域的发展路径和特点都很鲜明。日本起步早,技术成熟,在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高端领域更有优势。但同时,日本的航天项目成本较高,在商业竞争中可能会面临挑战。
印度虽然起步晚,但发展迅速,特别是在性价比方面有明显优势。印度的"少花钱,多办事"理念在国际航天界广受赞誉。但与此同时,印度在某些尖端技术领域还需要进一步突破。
好了,明叔今天就聊到这儿。希望这些内容能让你对日本和印度的航天事业有个全面的了解。未来,这两个国家也是会继续在航天领域深耕发展。航天探索是人类共同的伟大事业,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到更多来自这两个国家的精彩表现。你们觉得呢?喜欢航天科技的朋友,欢迎订阅明叔。
页:
[1]